什么是甲状腺肿瘤
关于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当中,伴随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结节占少数,即使是恶性的结节也可以根治。 甲状腺肿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如巴塞杜氏病或桥本氏病等疾病,整个甲状腺肿大的“弥漫性甲状腺肿”,另一种是如下图所示,甲状腺的一部分出现肿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肿瘤多见于20岁到50岁年龄段的女性,其特征为只有结节,无其他自觉症状。

甲状腺结节的种类(对于各种疾病,另有详细说明)
“甲状腺的肿块”术语是“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的结节分为肿瘤性病变和肿瘤,而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肿瘤性病变是和甲状腺正常组织相同的细胞增殖而形成的“过度增生”,属于良性肿瘤。 需要注意的是恶性肿瘤,进行检查的目的是鉴别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甲状腺肿瘤可分为以下5大类型。(遵循甲状腺癌诊疗规范)
滤泡性腺瘤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癌,低分化癌,髓样癌,未分化癌,恶性淋巴瘤。腺瘤样甲状腺肿,囊肿等属于肿瘤性病变,肿瘤性病变多为良性。
检查
甲状腺结节的特征是一般只有肿块,没有自觉症状。因此,首要任务是鉴别属于良性还是恶性肿瘤。
视诊、触诊
通过视诊及触诊颈部周围(甲状腺的周围)确认有无结节及大小程度,性状(软硬程度和范围)等等。
血液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测量甲状腺激素及由甲状腺细胞合成蛋白质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
颈部超声波检查(B超)
利用超声波反射的原理用探头探查颈部周围,用传播的反射波显示的影像作诊断。通过超声波检查不仅能查出肿瘤的大,形状及位置,还可以用来判断有无恶性的可能性。
B超引导线穿刺细胞诊检查(细胞诊检查)
将细针插入病变部位抽取细胞后,用显微镜来分析细胞的性质。穿刺时使用的针头与抽血时使用的针一样细。
CT检查
用X线进行照射后描绘出人体内部,主要用来确认癌症是否浸润到甲状腺周围及有无转移。 从人体各个角度连续摄影,可以获取体内更详细的信息。
同位素检查
服用碘胶囊后用伽马测量仪器测定从体内释放出的微量放射线的显像。 不仅可以查出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和形状,也可以查出癌症是否复发或转移,并且也应用于检查甲状腺功能。 通过以上几项检查也无法鉴别良恶性时,也可能会在显微镜下细致观察手术(需要住院)切除的肿瘤(检查病理组织)来确诊。
良性结节
甲状腺重大的状态一般被称为甲状腺肿。其中,甲状腺的一部分肿大时被称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结节包括滤泡性腺瘤,腺瘤样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囊肿。滤泡性腺瘤是真性肿瘤,腺瘤样甲状腺肿是甲状腺细胞增生(过度增生)而发展到肿块状态。与滤泡性腺瘤相比,患腺瘤样甲状腺肿或腺瘤样结节的患者较多。
种类
◆滤泡性腺瘤 结节的大小程度各不相同,小到触诊才能摸得到,大到难以低头的程度。有一种非常罕见的结节,因结节本身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剩而引起类似于巴塞杜氏病的症状。美国的Plummer 医生首次发表了此疾病,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为Plummer病(毒性结节状甲状腺肿)。有多个结节时被称为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据悉,日本人很少患这种疾病,但是随着检查方法的进步,查出此病的几率也变高了。
◆ 腺瘤样甲状腺肿 腺瘤样甲状腺肿是由于甲状腺细胞增生(被称为过度增生)而发展到肿块的状态。伴有一个结节或仅有几个时称为腺瘤样结节。只凭血液检查和影像检查难以鉴别是滤泡型腺瘤还是腺瘤样甲状腺肿。虽然腺瘤样甲状腺肿属于良性,但偶尔也有一些伴有恶性的腺瘤样甲状腺肿。因此,请和门诊的主治医生详细咨询,必要时会建议接受手术来确诊。
◆ 甲状腺囊肿 甲状腺囊肿当中,单纯的囊肿(真性囊肿)很少,大多数是腺瘤样甲状腺肿或滤泡型腺瘤内部引起病变或出血后像水气球一样膨胀而形成的继发性囊肿。在临床上,不管是真性囊肿还是继发性囊肿,都被诊断为囊肿。
恶性肿瘤
甲状腺结节当中“恶性”占得比率非常低,大部分是“良性”结节。所有种类的癌症当中,甲状腺癌症约占1%。甲状腺癌症的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比率为1:3,女性的患病率较高(根据全国推移的患癌数据显示)。甲状腺癌与其他癌症相比,进展比较缓慢,而且大多数术后疗效良好。 甲状腺癌有乳头状癌,滤泡癌,低分化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其中乳头癌占的比率最高为92.5%,滤泡癌为4.8%,髓样癌为1.3%,未分化癌为1.4%(根据甲状腺外科学会全国统计显示)。图为本院2020年就诊患者的癌症分类。因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的细胞成熟,所以发展 缓慢,因此也被称为分化癌。
人体是由细胞聚集而成的,有复杂且特殊功能的细胞其分化(成熟)程度较好。因此,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转移的可能越小,而分化的程度越低越容易转移。
(1) 乳头状癌 甲状腺癌症的9成以上是“乳头状癌”,乳头状癌是发展缓慢的癌症。乳头状癌在早期除了有结节以外几乎没有症状,但是随着结节变大到一定程度会出现颈部不适,疼痛,难以吞咽又或者出现声音嘶哑等症状。近几年甲状腺癌症发病率增加也有通过体检时的颈部B超检查等项目发现甲状腺有结节而到医院接受精密检查发现癌症的因素。乳头状癌很少有远隔转移,但是在早期就转移到甲状腺周围淋巴结的比率较高。也有一部分患者是发现前颈部淋巴肿胀到医院接受检查后查出异常。即使转移到甲状腺周围的淋巴结,因乳头状癌本身发展缓慢,所以发现淋巴结转移而接受治疗后,预后良好的患者较多是这个疾病的特征。据本院的乳头状癌手术成绩分析,术后20年的生存率超过90%,所以也可以说乳头状癌是极为容易治愈的癌症。
(2) 滤泡癌 甲状腺癌症中滤泡癌约占5%。滤泡癌跟乳头状癌相似,除了有结节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症状。滤泡癌很少转移到甲状腺周围的淋巴结,但是可能出现肺部或骨部等的远隔转移。由于滤泡癌的发展缓慢,早期治疗的话治愈率也很高。据本院滤泡癌手术成绩分析,术后10年的生存率为89.9%。
(3) 低分化癌 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当中,就组织学里含有低分化细胞的癌被叫做低分化癌。跟一般的乳头状癌和滤泡癌相比其发展速度稍微快,恶性度也稍微高,因此需要早期接受相应的治疗。
(4) 髓样癌 髓样癌占甲状腺癌的1~2%左右,它是一种特殊的癌症。髓样癌不同于乳头状癌或滤泡癌,并非来源于分泌甲状腺激素的滤泡细胞,而是来源于分泌降低血中钙的降钙素的滤泡旁细胞(又称C细胞)。约2/3的髓样癌是散发性,但约1/3是遗传性髓样癌。遗传性髓样癌患者的血亲中,约有半数可能患此癌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遗传性髓样癌的患者也有并发嗜铬细胞瘤(肾上腺肿瘤)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其他内分泌疾病(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症(MEN))。可通过遗传基因检查确认有无引发癌症的遗传基因来确诊。
(5) 未分化癌 因未分化癌的细胞是非常不成熟的细胞,所以生长快、恶性度极高。多发于老年人、男女发病比率约为1:2,在甲状腺癌症当中未分化癌约占1~2%。
下图是年龄分布图。从年轻人到老年人,各个年龄段皆有甲状腺癌症患者。乳头状癌,滤泡癌比较常见于40~60岁人群,而未分化癌的特征是常见于60岁以上的人群。 一般来说年轻人的癌症发展快,性质恶劣,但是甲状腺癌却是个例外。正因为是能被充分治愈的癌,所以检查出结节时,请立刻接受检查。 此外,甲状腺的恶性肿瘤中,也有非常罕见的恶性淋巴瘤。关于恶性淋巴瘤的详细说明, 请点击此处阅览。
治疗
诊断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后,考虑相应的对应、治疗良性结节的治疗
患良性结节时,多数情况下不接受治疗也不影响日常生活。但是,结节非常大,而影响外观时也可能考虑经皮无水乙醇注入法或手术。此外,如果无法否定是恶性结节时也可能建议手术。(1) 经皮无水乙醇注入法(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Therapy;PEIT) 将无水乙醇(酒精的一种)注入到肿瘤后缩小结节的治疗方法。经皮无水乙醇注入法有2种作用,一种是直接注入到肿瘤内坏死细胞,另一种是注射到肿瘤内的血管,阻断通过血流提供营养到肿瘤内。 近几年,此疗法多用于甲状腺囊肿的治疗。
(2) 手术 因甲状腺肿瘤变大,气管受压较强时,及肿瘤下垂到锁骨内侧(纵膈内)时,建议手术治疗。
◇“甲状腺单侧切除术” ~“甲状腺全除术” 手术是切除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方法。根据结节的状况确定手术范围,基本上以切除有结节方的单侧甲状腺为主。手术时会尽量保留附着在甲状腺背侧的甲状旁腺,如果甲状旁腺随甲状腺被切除,为了避免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会将其移植到体内(肌肉)。
恶性肿瘤的治疗
甲状腺癌症的基本治疗方法为手术。甲状腺癌症发展缓慢,因此多数情况下包括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症,可以接受手术治疗。(1)手术 根据癌症的发展程度,决定甲状腺及淋巴结的切除范围。 ◇甲状腺的切除范围:“甲状腺单侧切除术” ~“甲状腺全除术” ◇淋巴结廓清术:“中央区域淋巴结廓清术”~“双颈外侧区域淋巴结廓清术”
根据癌症的浸润范围(病灶的大小及数量,肿大淋巴结的位置)确定甲状腺的切除范围及淋巴结的廓清范围。 因巴塞杜氏病接受手术的患者与良性肿瘤手术患者相同,原则上会保留甲状旁腺,或移植到颈部肌肉中。(2)同位素治疗(放射性碘内服疗法) 甲状腺细胞摄取食物中的碘为原料来合成甲状腺激素并分泌到血液中。放射性碘与食物中的碘相同,也被摄取到甲状腺。被聚集到甲状腺的放射线会破坏甲状腺细胞。转移到其他部位的甲状腺癌细胞也跟甲状腺相同有摄取放射性碘的性质。因此,已转移的甲状腺癌细胞摄取放射性碘后,在聚集内部破坏癌细胞。 恶性肿瘤的基本治疗方法是手术。如果癌细胞转移到肺部等其他器官的远端转移时,甲状腺全除术后会实施同位素治疗。 放射性碘也用于甲状腺功能检查或巴塞杜氏病的治疗,但因治疗癌症时,癌细胞的放射性碘摄取量非常少,因此使用的放射性碘量是巴塞杜氏病治疗时的数十倍。 因为同位素治疗时使用放射性碘的治疗,需要有特殊的设备才能实施,所以可以进行同位素治疗的设施有限。本院从1955年就开始了同位素治疗。
◇术后同位素治疗 因甲状腺癌进行甲状腺全除后,甲状腺和气管之间仍残留着肉眼看不出的甲状腺组织。 已被证实使用放射性碘破坏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可以减少癌症的复发,所以术后同位素治疗已在欧美得到了普及。因此,有淋巴结转移或远隔转移时将进行术后同位素治疗(不会对所有接受甲状腺全除的患者实施此疗法)。 以前在日本只允许住院接受术后同位素治疗,现在只要符合一定条件也可以门诊接受此治疗。本院从2011年9月起,在门诊进行术后同位素治疗。因此根据情况可以选择住院或门诊治疗。 治疗前2个星期开始需要进行碘限制。此外,治疗4个星期前开始需要停止甲状腺激素药。停止服药期间,会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引起(乏力,发困,怕冷等)的症状。2012年开始使用注射药物(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所以不需要停止甲状腺激素药也可以进行治疗。(治疗前需要追加连续2天就诊,并额外会产生注射药费)
(注)什么是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 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与刺激甲状腺分泌激素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有着相同作用。 进行放射性碘检查及治疗时,为了提高检查的精确度及治疗效果让残留的甲状腺组织摄取更多的放射性碘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在接受治疗前进行碘摄取限制及提高血中TSH浓度这两项准备。 几年前为止,在接受同位素检查、治疗前,只有停止服用甲状腺激素药来提高血中TSH这种方法。但近几年,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药物注射也适用于日本医疗保险。注射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就不需要停止甲状腺激素药,因此也不会出现停药后引起的功能低下症的各种症状,可以放心地接受检查,治疗。 但是,停止内服也好注射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也好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所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将推荐适当的方法。
(3) 放射线外照射治疗(Linac)
为了缩小或破坏肿瘤细胞,用Linac(直线加速器)将加速后的高能量X线照射到病灶部位的治疗方法。本院没有Linac治疗设备,需要接受此治疗的患者,会介绍到其他设施、医院接受治疗。
(4) 靶向治疗
针对甲状腺癌症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术后复发或无法再次手术以及发现远隔转移时将进行放射性碘内服疗法或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疗法。但是,根据病情这些治疗也难以见效时,会使用利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orafenib,Lenvatinib,Vandetanib)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更有效达到治疗目的的药剂已得到国家批准及认证。作用 癌细胞形成新的血管来大量噬取营养物质。 靶向药物的主要功能是阻止形成新的血管,发挥抗肿瘤的效果(缩小肿瘤效果)。
治疗对象(符合保险治疗范围的) 根据甲状腺癌症的种类,可以使用的药物会不同。
药物种类 | 适应症 |
---|---|
Sorafenib | 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 |
Lenvatinib | 所有的甲状腺癌 |
Vandetanib | 仅限于髓样癌 |
药物种类 | 主要副作用 |
---|---|
Sorafenib | 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腹泻等 |
Lenvatinib | 高血压、腹泻、蛋白尿、食欲不振、血小板减少等 |
Vandetanib | 发疹、腹泻、角膜混浊,心功能异常等 |
开始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为了说明药物管理及注意事项,观察出现的药物副作用,本院会让患者住院一周并开始靶向药物治疗。之后,会在门诊进行治疗。 (5)TSH抑制疗法 术后,也有服用甲状腺激素药来防止复发的疗法。甲状腺激素受到脑下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促进而被分泌。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剩促甲状腺激素反而被受到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良性、恶性肿瘤细胞增殖的功能。TSH抑制疗法就是让患者服用稍微多量的甲状腺激素药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以便达到防止肿瘤细胞增殖,降低复发几率的目的。不会让所有接受甲状腺癌症手术的患者接受此疗法,而是建议有复发或转移风险较高的患者接受TSH抑制疗法。